時間的鍛打,一千滴堅韌的汗水滾落背脊。巖石的細(xì)微灰塵浮離雕刻者的手指,巖石的內(nèi)里,長卷經(jīng)書展開古老的行旅,累積成古老的城墻。看啊,棒托石刻的底蘊款款而至,追趕著生命的源流,是壤塘萬千景象融化成音符,唱成一首包羅萬象的民謠。
歷史的塵埃落定,一切歸于沉寂之時,唯有文化以物質(zhì)的或非物質(zhì)的形態(tài)留存下來,它不僅是民族自我認(rèn)定的歷史憑證,也是民族得以延續(xù)并滿懷自信走向未來的力量之源。
你見過那片石刻嗎?攜刻于巖石、片石、卵石之上,獨立成型;或依巖而刻,因勢造型,融自然山川之靈氣和秀美于一體。線條粗狂流暢,或純以自描,或多種手法兼施,意境清新,拙中見巧,天趣橫生,令人心曠神怡,耳目一新,給人以夢幻般的心靈感受和神秘莫測的視覺美。
歷經(jīng)千年傳承和發(fā)展,鑄就了被譽為石板砌成的“文化長城”的棒托寺石刻大藏經(jīng)——《甘珠爾》和《丹珠爾》,圖文并茂,筆法流暢,疏密有致,陰陽相背,滿版生輝。輕輕觸摸,時光仿佛倒回,明末清初的時光里,60余名石匠在辛勤鐫刻。
每一筆都蘊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韻味,每一鑿都是自然、原始、純真的體現(xiàn),每一筆一鑿都是一次生命涅槃的開始,是一場對自己的修行。
修的不僅是脛骨,還有一次次安于寧靜的心,又或者在終年不息的敲打聲中他從未孤寂過,每一筆一鑿都是對自己鍛造。(何永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