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鐘南山院士創(chuàng)新工作站:3000米海拔上的科技戰(zhàn)“疫”
來源:成都日報 時間:2020-03-06 11:27:46 編輯:田佳平
1月24日,大年三十,面對疫情,李國平取消團年計劃,退掉機票,從早到晚在實驗室里與病毒“較量”;
1月30日,大年初六,應急科研攻關項目立項成功,他們加班加點篩選抗新型冠狀病毒中醫(yī)藥,增強疫情防控能力;
2月10日,李國平隨團隊“出征”,馳援道孚,一場雪域高原戰(zhàn)“疫”就這樣開始了……
戰(zhàn)“疫”的特殊3天,延伸的是李國平“連軸轉”的1個多月;而在李國平的背后,無數個“李國平們”在實驗室里、在病房中、在顯微鏡下,用科技賦能戰(zhàn)“疫”,帶來勝利的曙光。
1月24日 市三醫(yī)院
退掉機票 待在實驗室
1月24日,大年三十,青羊區(qū)青龍街,行人寥寥,車輛稀疏。但坐落于此的成都市第三人民醫(yī)院依然忙碌著,醫(yī)院里科研人員腳步匆匆,進行著一個又一個科研方案的緊張論證工作。
此次疫情牽動人心,新型冠狀病毒的溯源和致病機制尚不明確,也沒有針對這種病毒的特效藥。當醫(yī)務人員奮斗在救治患者的病床旁時,在看不見的“戰(zhàn)場”中,科研人員也在爭分奪秒地研究病毒的致病機制,為摸索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據。
當時,對新型冠狀病毒的防護與治療基本上都是在傳統(tǒng)經驗基礎上摸索前進,于是探尋新冠病毒是怎樣導致機體致病的機理,尋求有效藥物治療就顯得十分重要。“中醫(yī)藥博大精深,對于許多疾病的治療都有著確切的療效。因此,我們就想有沒有什么中藥會有效防治新型冠狀病毒?”為了給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提供理論及技術支撐,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副所長、成都鐘南山院士創(chuàng)新工作站負責人李國平取消原本準備去上海和家人團年的計劃,退掉機票,留在成都,此時他們已在實驗室里與病毒連續(xù)“較量”了好幾天。
非常時期,呼吸健康研究所實驗室6名專職人員在接到通知后都毫不猶豫地立即返回工作崗位,不分晝夜地團結協作、收集整理相關數據,攻克ACE2細胞受體的生物信息學分析。
收集整理相關大數據、分析對比不同人群特征……在這個萬家團圓的日子里,李國平從上午8點到晚上10點一直待在實驗室里,通過一個個數據的對比,他的電腦上出現了一個個病毒研究大數據模型……“作為科研人員,非常時期就是要堅守崗位,為疫情防控盡一分力。”他說。
1月30日 市三醫(yī)院
與時間賽跑 攻克病毒基礎研究
1月30日,大年初六,成都市第三人民醫(yī)院住院部大樓,李國平正在辦公室進行新冠肺炎的研究分析。“發(fā)病機制不明確,我們通過生物信息學的方法,以分析靶點為核心,從而解釋臨床表現。”李國平說,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疫情,他們春節(jié)期間基本沒有休息,一直在加班加點進行科學研究。
同樣在這一天,市科技局專題研究科技支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工作,將對首批8個應急科技攻關項目立項支持280萬元,加快推動疫情防控新技術、新方法、新產品、新裝備的技術研發(fā)和成果應用。依托我市鐘南山院士創(chuàng)新工作站,啟動的新型冠狀病毒(2019—nCoV)細胞受體多組學研究及網絡藥理學篩選抗新型冠狀病毒中醫(yī)藥研究成為我市8個科技攻關項目之一,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科技戰(zhàn)“疫”就這樣按下了“快進鍵”。
“我們實驗室主要圍繞病毒發(fā)病機制以及藥物篩選進行研究,探索并驗證新型冠狀病毒介導ACE2的發(fā)病機制。”李國平說,ACE2作為受體就像病毒進入人體氣道的“大門”,研究這個門是如何“開”的,對于防止感染具有重要意義。“ACE2的高表達,導致病毒更容易進入細胞內并調控病毒的復制,ACE2可以作為防控病毒重要的靶點。”
“如何依托新型冠狀病毒介導ACE2的發(fā)病機制,篩選抗新型冠狀病毒中醫(yī)藥,增強新冠肺炎的防控能力?”這是以李國平為首的專家團隊一直思考的問題。
他們將ACE2蛋白作為潛在靶點,篩選涵蓋了健康志愿者、COPD患者和哮喘患者、吸煙個體等人群的中藥數據庫,分析由肺組織、支氣管肺泡灌洗、支氣管上皮細胞、小氣道上皮細胞以及SARS感染的細胞組成的樣本,找出候選中醫(yī)藥,并分離出有效單體成分。再利用網絡藥理學,分析候選中醫(yī)藥對ACE2作用的可能機制及參與的信號通路。
“通過基因分析平臺的篩選,我們還發(fā)現柴胡、川牛膝、葛花、葛根、萱草根這幾種中醫(yī)藥可以作用于病毒進入人體的關鍵靶點(ACE2)。”他說,“中醫(yī)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可以發(fā)揮更大作用。”
2月10日 甘孜州道孚縣
馳援道孚 雪域高原戰(zhàn)“疫”
甘孜州道孚縣海拔近3500米,近來溫度更是低至-10℃。2月10日,李國平臨危受命隨援藏醫(yī)務人員一起“出征”,趕赴甘孜州道孚縣人民醫(yī)院開展疫情防控指導工作。高原上氣候寒冷,天氣多變,道路崎嶇,經過8個多小時的路途輾轉,剛到目的地的他便直奔疫情防控指揮部開始了具體工作的接手。
引導華西甘孜醫(yī)院、道孚縣醫(yī)院采取三級查房制度,醫(yī)生必須熟悉病人的相關情況,對病情變化能夠準確判斷進行處理;結合此次新冠肺炎的臨床特征,包括影像學的特征和實驗室檢查結果,針對每一個病人,研究出精準的治療方案,在不同的階段“對癥下藥”……李國平的工作從抵達藏區(qū)的第一天開始便滿滿當當。
“疫情的防控同樣應該具有個性,才能打出最有利的阻擊戰(zhàn)。”李國平介紹說,在專家組的通力合作之下,已針對道孚出現的疫情特征,首次提出了省內的臨床確診方案,目前已被相關部門所采納。
3天的時間里,專家組緊急針對救治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,制定了收診、診斷、轉診等諸多相關的流程、標準,同時根據每個患者病情給出了患者救治的指導意見。經過專家組的努力,當地收診的新冠肺炎輕型、普通型患者轉重型的幾率明顯下降,部分重型患者經合理治療后轉為普通型,目前無一例患者死亡,同時多名患者已經康復出院。
按省衛(wèi)健委工作安排,專家組5天的指導任務完成后即可返回成都。然而,面對道孚當地目前仍較為嚴峻的防控任務,李國平和其他專家一樣主動選擇了留下。“所有的艱苦條件可以被我們克服,防控難題肯定也能被我們解決。”李國平說。
在援藏的同時,李國平依然在推進新型冠狀病毒(2019—nCoV)細胞受體多組學研究及網絡藥理學篩選抗新型冠狀病毒中醫(yī)藥研究,“兩條線”同時戰(zhàn)“疫”。“在沒有診療的時候,就會在網上繼續(xù)篩選中醫(yī)藥數據庫,分析樣本特征,驗證中醫(yī)藥防控效果。”他介紹,下一步,計劃收集肺組織、全血用于轉錄組測序和單細胞測序、肺泡灌洗液和血清用于細胞因子檢測,進一步驗證生物信息學分析的結果,并有可能更深入了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潛在機制。(宋妍妍)
1月30日,大年初六,應急科研攻關項目立項成功,他們加班加點篩選抗新型冠狀病毒中醫(yī)藥,增強疫情防控能力;
2月10日,李國平隨團隊“出征”,馳援道孚,一場雪域高原戰(zhàn)“疫”就這樣開始了……
戰(zhàn)“疫”的特殊3天,延伸的是李國平“連軸轉”的1個多月;而在李國平的背后,無數個“李國平們”在實驗室里、在病房中、在顯微鏡下,用科技賦能戰(zhàn)“疫”,帶來勝利的曙光。
1月24日 市三醫(yī)院
退掉機票 待在實驗室
1月24日,大年三十,青羊區(qū)青龍街,行人寥寥,車輛稀疏。但坐落于此的成都市第三人民醫(yī)院依然忙碌著,醫(yī)院里科研人員腳步匆匆,進行著一個又一個科研方案的緊張論證工作。
此次疫情牽動人心,新型冠狀病毒的溯源和致病機制尚不明確,也沒有針對這種病毒的特效藥。當醫(yī)務人員奮斗在救治患者的病床旁時,在看不見的“戰(zhàn)場”中,科研人員也在爭分奪秒地研究病毒的致病機制,為摸索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據。
當時,對新型冠狀病毒的防護與治療基本上都是在傳統(tǒng)經驗基礎上摸索前進,于是探尋新冠病毒是怎樣導致機體致病的機理,尋求有效藥物治療就顯得十分重要。“中醫(yī)藥博大精深,對于許多疾病的治療都有著確切的療效。因此,我們就想有沒有什么中藥會有效防治新型冠狀病毒?”為了給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提供理論及技術支撐,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副所長、成都鐘南山院士創(chuàng)新工作站負責人李國平取消原本準備去上海和家人團年的計劃,退掉機票,留在成都,此時他們已在實驗室里與病毒連續(xù)“較量”了好幾天。
非常時期,呼吸健康研究所實驗室6名專職人員在接到通知后都毫不猶豫地立即返回工作崗位,不分晝夜地團結協作、收集整理相關數據,攻克ACE2細胞受體的生物信息學分析。
收集整理相關大數據、分析對比不同人群特征……在這個萬家團圓的日子里,李國平從上午8點到晚上10點一直待在實驗室里,通過一個個數據的對比,他的電腦上出現了一個個病毒研究大數據模型……“作為科研人員,非常時期就是要堅守崗位,為疫情防控盡一分力。”他說。
1月30日 市三醫(yī)院
與時間賽跑 攻克病毒基礎研究
1月30日,大年初六,成都市第三人民醫(yī)院住院部大樓,李國平正在辦公室進行新冠肺炎的研究分析。“發(fā)病機制不明確,我們通過生物信息學的方法,以分析靶點為核心,從而解釋臨床表現。”李國平說,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疫情,他們春節(jié)期間基本沒有休息,一直在加班加點進行科學研究。
同樣在這一天,市科技局專題研究科技支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工作,將對首批8個應急科技攻關項目立項支持280萬元,加快推動疫情防控新技術、新方法、新產品、新裝備的技術研發(fā)和成果應用。依托我市鐘南山院士創(chuàng)新工作站,啟動的新型冠狀病毒(2019—nCoV)細胞受體多組學研究及網絡藥理學篩選抗新型冠狀病毒中醫(yī)藥研究成為我市8個科技攻關項目之一,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科技戰(zhàn)“疫”就這樣按下了“快進鍵”。
“我們實驗室主要圍繞病毒發(fā)病機制以及藥物篩選進行研究,探索并驗證新型冠狀病毒介導ACE2的發(fā)病機制。”李國平說,ACE2作為受體就像病毒進入人體氣道的“大門”,研究這個門是如何“開”的,對于防止感染具有重要意義。“ACE2的高表達,導致病毒更容易進入細胞內并調控病毒的復制,ACE2可以作為防控病毒重要的靶點。”
“如何依托新型冠狀病毒介導ACE2的發(fā)病機制,篩選抗新型冠狀病毒中醫(yī)藥,增強新冠肺炎的防控能力?”這是以李國平為首的專家團隊一直思考的問題。
他們將ACE2蛋白作為潛在靶點,篩選涵蓋了健康志愿者、COPD患者和哮喘患者、吸煙個體等人群的中藥數據庫,分析由肺組織、支氣管肺泡灌洗、支氣管上皮細胞、小氣道上皮細胞以及SARS感染的細胞組成的樣本,找出候選中醫(yī)藥,并分離出有效單體成分。再利用網絡藥理學,分析候選中醫(yī)藥對ACE2作用的可能機制及參與的信號通路。
“通過基因分析平臺的篩選,我們還發(fā)現柴胡、川牛膝、葛花、葛根、萱草根這幾種中醫(yī)藥可以作用于病毒進入人體的關鍵靶點(ACE2)。”他說,“中醫(yī)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可以發(fā)揮更大作用。”
2月10日 甘孜州道孚縣
馳援道孚 雪域高原戰(zhàn)“疫”
甘孜州道孚縣海拔近3500米,近來溫度更是低至-10℃。2月10日,李國平臨危受命隨援藏醫(yī)務人員一起“出征”,趕赴甘孜州道孚縣人民醫(yī)院開展疫情防控指導工作。高原上氣候寒冷,天氣多變,道路崎嶇,經過8個多小時的路途輾轉,剛到目的地的他便直奔疫情防控指揮部開始了具體工作的接手。
引導華西甘孜醫(yī)院、道孚縣醫(yī)院采取三級查房制度,醫(yī)生必須熟悉病人的相關情況,對病情變化能夠準確判斷進行處理;結合此次新冠肺炎的臨床特征,包括影像學的特征和實驗室檢查結果,針對每一個病人,研究出精準的治療方案,在不同的階段“對癥下藥”……李國平的工作從抵達藏區(qū)的第一天開始便滿滿當當。
“疫情的防控同樣應該具有個性,才能打出最有利的阻擊戰(zhàn)。”李國平介紹說,在專家組的通力合作之下,已針對道孚出現的疫情特征,首次提出了省內的臨床確診方案,目前已被相關部門所采納。
3天的時間里,專家組緊急針對救治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,制定了收診、診斷、轉診等諸多相關的流程、標準,同時根據每個患者病情給出了患者救治的指導意見。經過專家組的努力,當地收診的新冠肺炎輕型、普通型患者轉重型的幾率明顯下降,部分重型患者經合理治療后轉為普通型,目前無一例患者死亡,同時多名患者已經康復出院。
按省衛(wèi)健委工作安排,專家組5天的指導任務完成后即可返回成都。然而,面對道孚當地目前仍較為嚴峻的防控任務,李國平和其他專家一樣主動選擇了留下。“所有的艱苦條件可以被我們克服,防控難題肯定也能被我們解決。”李國平說。
在援藏的同時,李國平依然在推進新型冠狀病毒(2019—nCoV)細胞受體多組學研究及網絡藥理學篩選抗新型冠狀病毒中醫(yī)藥研究,“兩條線”同時戰(zhàn)“疫”。“在沒有診療的時候,就會在網上繼續(xù)篩選中醫(yī)藥數據庫,分析樣本特征,驗證中醫(yī)藥防控效果。”他介紹,下一步,計劃收集肺組織、全血用于轉錄組測序和單細胞測序、肺泡灌洗液和血清用于細胞因子檢測,進一步驗證生物信息學分析的結果,并有可能更深入了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潛在機制。(宋妍妍)